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神经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在组织稳态中的关键作用2025-07-18 08:45:03

其中,神经干细胞分布于中枢神经的特定区域,如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其只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类型,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细胞损伤修复。造血干细胞可持续不断地产生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在维持个体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稳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除骨髓外,造血干细胞在外周血和脐带血中也少量存在,她们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ASCs之一。间充质干细胞则分布于骨髓、白色和棕色脂肪、脐带、胎盘等多种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可分化为血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肌肉细胞以及血管壁细胞等,在再生医学、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以及医美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此外,皮肤干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负责表皮的更新和损伤修复。

iPSCs是通过人工方法将特定基因借助载体导入已分化成熟的体细胞中,或使用化学诱导试剂使其发生基因重编程,令其逆分化为未成熟细胞,从而使其成为具有多向分化和强大自我复制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功能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此外,在特定环境下,已经分化成熟的个体细胞,也能自发地发生成熟表型的逆转,即由成熟表型向未成熟表型转化,如成熟白色脂肪细胞可转化为未成熟的脂肪干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的逆/去/脱分化。这些逆分化后的干细胞可重新获得再次分化为多种类型成熟细胞的潜能。
 
针对间充质干细胞、iPSCs以及细胞的去分化、转分化的基础研究,不仅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中面临的伦理和来源等问题,也为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筛选、细胞治疗以及医美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无限的干细胞来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iPSCs以及细胞去分化、转分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胞和生命的转归、影响因子以及分子调控机制,帮助我们拓展对生命本质的认知。
 
出自《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潘杰,中山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