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限制诱导细胞重编程的新机制研究2025-07-22 08:51:00
例如,不需要基因修饰,只需要简单地将成熟细胞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生长,就可以启动/引发成熟细胞被重编程为iPSCs。这一点还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联想将计算机模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结合,用以阐明癌症发生期间特殊的遗传突变如何靶向作用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如何开发有效的手段杀灭癌细胞。通过对神经、成纤维细胞、骨、软骨、脂肪、血管和造血等不同类型组织干细胞的精确调控,发育并维持骨骼机构,这些干细胞具有补充自身并产生多个非重叠细胞谱系的能力。骨骼中最充分表征的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斯坦福大学Longaker及Chan团队发现人骨骼祖细胞具有PDPN,CD146,CD73和CD164的差异表达。这些细胞存在于胎儿和成年骨骼中,经BMP2处理后可衍生出人iPSC等骨骼、软骨和基质的祖细胞。该细胞可产生纯化后的表达PDPN、CD146-CD73和CD164的细胞群体在体外单个细胞中连续产生CFU,将其移植到小鼠肾包膜后,出现含有骨、软骨和基质的多骨化骨小梁等组织结构。这些干细胞不会分化为脂肪细胞,提示脂肪细胞可能被其他常驻骨髓干细胞来源补充。有意义的是,这些细胞并不需要从胚胎中获取,却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然而,从iPSCs发育而来的特化细胞在移植入动物体后有形成肿瘤的趋势,这说明对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逆分化诱导的影响因子、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
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可以作为理想的移植细胞来源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舞蹈症、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脊髓损伤等其它原因引起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利用视网膜转录因子Ptf1a,将小鼠和人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高效重编程为神经干细胞,揭示了Ptf1a诱导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的内在分子机制。
出自《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潘杰,中山皓博.
上一篇: 物理限制诱导细胞重编程的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