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编程技术在iPSCs生成中的应用前景2025-08-06 08:37:54
然而,一些通过三系分化能力检测的ciPSCs未能通过外源基因沉默分析,即仍存在转基因的持续性表达或仅部分转基因沉默。因此,三系分化检测的真实性可能会受到质疑。多能性的终极测试是鉴定多能性细胞的衍生物是否具备参与正常发育的能力,如形成嵌合体,即将多能性细胞注射到囊胚中并移植到子宫后发育出正常个体,还有更为严格的四倍体补偿试验;但以上这些涉及参与发育出完整个体的验证,由于缺乏对犬胚胎发育与技术的了解,在ciPSCs上尚未实现过。此外,进行核型分析来证明基因的稳定性也是有必要的。由于突变影响的基因调控以及基因拷贝数,染色体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多能性和分化潜力。基本所有犬细胞的正常核型为2n=78,但有一项研究发现,来源于具有异常核型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ciPSCs仍维持亲本细胞的非整倍体核型,揭示了ciPSCs在模拟遗传病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化学重编程技术,即在不通过转入外源转录因子的情况下,仅利用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精准调控重编程过程生成iPSCs。
2013年,Hou等首次实现仅使用7种小分子化合物生成小鼠iPSCs的化学重编程,并进一步实现了化学诱导去分化并成功产生人iPSCs,但使用此化学重编程方案需经历4个连续的阶段,包括上皮样状态、中间塑性状态、胚胎外内胚层样状态和幼稚多能状态。经过深入探究,该团队优化之前的化学重编程方案,使得早期中间细胞可以直接诱导至多能状态而无需进入XEN-like状态,大大缩短诱导时间至16d,同时重编程效率可高达31%,高效、快速地生成人iPSCs。
出自《犬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作者:高佳璇,高晨,李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