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淮山多糖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机制2025-09-29 08:46:31

多糖作为由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类生物体内,在食品体系中尤为丰富。这类高分子化合物不仅是食品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还赋予了多样的功能特性与生物活性。多糖经口服后在人体内的分解途径具有多样性,这主要归因于其复杂的结构和易受胃肠消化酶影响的特性。口腔作为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食物通过咀嚼被破碎,并与唾液混合。人类唾液中的主要生物酶α-淀粉酶可水解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

然而,由于口腔停留时间短暂,大多数多糖未被充分降解,随后进入胃部。胃液主要由盐酸、胆汁盐和无机物组成,其酸性环境和多种消化酶将进一步分解膳食纤维。随后,胃内容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在小肠液中的酶、胆汁和无机盐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最终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而,部分难降解的碳水化合物(如某些多糖)无法在小肠被完全分解,进入大肠后与肠道微生物发生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并被机体吸收利用。多糖的消化过程不仅影响能量代谢,还能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淮山多糖作为山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肠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糖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增强免疫功能维系肠道健康和微生态环境的稳定。病原菌能够识别动物肠壁细胞上的“特异性糖类“受体,一旦侵入机体消化道,便与之结合,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而多糖能够吸附病原菌,抑制病原菌在肠壁上的滋生,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同时,淮山多糖也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增殖。部分多糖还能够通过调控Wnt/β-catenin、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肠道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改善肠道微环境,这种作用间接参与了机体糖脂代谢调节,为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出自《基于肠类器官探究淮山多糖的消化吸收机制及其对肠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作者宋梦诗,曾晓玲,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