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2025-10-14 08:44:11
相比蛋白质疗法,基因疗法是指通过修改人类遗传信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可提供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效果,但亦面临基因整合至宿主细胞中的免疫排斥风险及伦理安全问题。2003年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期间进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移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移植具有安全性,并有助于恢复慢性缺血患者的心肌灌注。相关试验评估了一种腺病毒基因疗法在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验证了在难治性心绞痛患者中经心外膜给药的安全性且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上述单纯的基因疗法无法避免局部滞留性差、脱靶效应显著等问题,而可注射水凝胶可通过靶向递送及可控性释放,改变基因载体的体内分布,以解决此类局限性。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聚苯胺的可注射导电水凝胶,其以木质素磺酸盐与聚苯胺构成的纳米棒为功能组分,并负载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腺相关病毒。该水凝胶不仅展现出良好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可有效减轻心肌组织氧化损伤,还可通过心内膜注射方式精准递送,显著改善治疗因子在心肌局部的滞留性,降低脱靶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持续促进周围心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诱导血管生成,有望改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某些微小核糖核酸参与了心血管修复,或可改善心脏缺血,但其靶点递送及脱靶效应等问题亟待解决。可注射水凝胶作为载体可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及可控性释放,并可整合基因沉默或基因导入技术,有望为微小核糖核酸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出自《可注射水凝胶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者门冰欣,胡娜娜,张亚苹。
上一篇: 干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