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干细胞耐受低氧的能力是提高干细胞治疗2022-01-26 08:58:15
每年全球约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1/2以上,其在中国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传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介入、搭桥手术)虽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但是无法对坏死心肌进行修复。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在很多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方法,但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受到供者年龄的限制[14]。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扩增和增殖能力,经多次传代后生物学性能稳定,更低的免疫原性更适合同种异体移植,并且没有伦理和法律争议。基于以上特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中的新选择。由于缺氧、缺血、营养缺乏等,干细胞移植后大部分在24h内就出现凋亡或者坏死,存活率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心肌受损区域组织氧体积分数为0.4%-2.3%,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便其梗死动脉已开通,局部再灌注率也很低,甚至在梗死灶中心出现无氧环境。因此,如何增强干细胞耐受低氧的能力,是提高干细胞治疗疗效的一个决定因素。传统细胞培养的氧体积分数采用环境氧体积分数(氧体积分数约21%),而根据组织代谢和血供等,正常体内组织的氧体积分数通常在3%-5%。因此,低氧培养细胞会更接近其生理环境。研究证明,缺氧预适应可提高。
机体组织耐受缺氧的能力,对心脏和多种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用低氧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移植可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适当的低氧预处理可使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产生减少,细胞的代谢效能提高。因此,在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适当的低氧预处理,以期增强其修复组织的潜能。
出自《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源性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作者张蘋,郭莹,高亚杰。
上一篇: MSC移植治疗临床肝病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一篇: 干细胞治疗主要通过旁分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