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全产业链开放:双循环新格局下对外开放的主导模式2022-02-22 09:13:1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增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并直接诱发了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投资贸易规则重构,逆全球化浪潮与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大国之间的竞争合作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发达经济体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控性,引导中高端制造环节向本土回流,引发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不仅会对我国制造业布局造成深刻影响,而且必将引发对外开放发展模式的深度调整。

面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面对大变局、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导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即从基于局部分工环节的开放转向依托全产业链的开放,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转向主动引领产业升级的开放。因此,全产业链开放将成为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导模式。
 
首先,全产业链开放的基础是构建完整的国内产业链条,超大的内需市场规模和齐整的制造业体系可为其提供重要支撑,而国内产业链条的培育和完善可促进国内大循环,既优化各种资源要素配置,有效满足国内需求,又带动产业分工的深化与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其次,全产业链开放强调依托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增强国际贸易谈判的话语权,冲破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上的封锁和限制,保障产业链条的稳定供给和安全发展。再次,全产业链开放将从规模能级、技术引领、规则制定、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密切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联系,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共赢链,提振国际经济循环,反哺国内循环,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最后,全产业链开放意味着虽然强调产业分工的各个关键环节均在特定组织、区域、国家范围内一体化布局,但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产业经济系统,要素获取和产品销售仍面向全球市场;虽然强调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追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进步,但并不排斥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模仿,并不排斥在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与双循环新格局对于内外循环的定位完全契合。

 
出自《“双循环”新格局下自贸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的逻辑与路径》作者丁宏,战炤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