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肾脏病的应用2022-04-18 08:52:58
TIAN等构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尿源干细胞注射至模型动物肾脏皮质,发现尿源干细胞可以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的上升程度,缓解组织学病理学改变,促进肾脏组织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对于尿源干细胞改善急性肾损伤作用机制的探索中,研究者们发现,尿源干细胞干预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在转录水平,尿源干细胞处理组较对照组而言促炎细胞因子 (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明显降低,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达明显上升。LI等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及细胞(HK2)模型中,证明了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以发挥改善肾功能及组织学改变、抑制组织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关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尿源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携带高水平的 miR-146a-5p,作用于受体细胞的靶基因IRAK1,通过调控下游信号通路(NF-κB),进而发挥上述作用。在另外一项缺血再灌注诱导急性肾损伤实验性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 miR-216a-5p 在尿源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中浓集,通过抑制靶基因 PTEN 的表达,调控下游Akt信号通路,最终改善肾功能和组织学损伤、抑制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在缺氧-再氧合的细胞模型中同样可以发挥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因此,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可以在个体、组织、细胞多个水平上改善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且可能是通过转运miRNA发挥作用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各种分子对疾病产生干预作用,当前的研究仅筛选出个别miRNA在尿源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其他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出自《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肾脏病的作用》作者郭禹君,陆文君,杨书龙。
上一篇: 尿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