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一种新方法2022-04-21 08:54:18
宫腔粘连也被称为Asherman综合征,由Asherman于1948年首次报道,是由于刮宫时损伤宫颈管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肌层,局部创面形成而致粘连。子宫内膜层损伤常伴有瘢痕形成,导致子宫腔部分或完全阻塞,以致不孕或流产。虽然许多方法已被用来治疗严重宫腔粘连,但是因复发率较高和子宫内膜变薄,使其治疗效果有限。艾瑛等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预防术后宫腔粘连,促进子宫内膜愈合。江春燕研究表明中药左归丸、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子宫内膜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个数及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的趋势,其作用机制与激活信号通路PI3K/AKT有关,经宫腔原位注射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经过治疗28d后仍有部分存在于子宫内膜中。WANG等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负载自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可部分修复机械损伤引起的宫腔粘连,具有明显的双重修复作用:可靠的抗粘连性和促进子宫内膜再生。LIU等研究表明,与单纯胶原支架和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胶原支架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减少纤维化面积,可能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一种新方法。曹昀采用子宫内膜剥离损伤的小型香猪模型,研究胶原支架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修复作用。
研究过程中获得“中国第一株临床使用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临床小样本研究注册方案并初步探究了Asherman综合征的分子病理特征 ,经胶原支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宫腔粘连减少,宫腔粘连评分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月经量较治疗之前增加,月经期延长;子宫内膜活检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受试者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α,波形蛋白,Ki67表达量增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密度升高,结果表明,胶原支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明显促进重度宫腔粘连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再生性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内膜功能。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损伤》作者刘星妤,胡小芳,徐广立。
上一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
下一篇: 子宫内膜厚度可用于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