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移植干细胞促进颅骨修复和再生的机制2022-06-16 08:50:10

继发于先天性疾病、创伤或颅脑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由颅骨缺损引起的认知缺陷、记忆受损、运动障碍以及心理问题在患者中十分常见。关于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修补策略包括来自患者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合成材料。移植材料对取材部位的额外损伤、需要二次手术以及有限可获得性等抑制了自体骨移植的发展;同种异体骨移植则受到严重失败率、机械稳定性差和免疫排斥等问题的阻碍;而合成材料从钛到羟基磷灰石,有机物质如胶原等,其可能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但它们与宿主骨整合和生长的能力是有限的。在骨组织工程和再生领域,几种干细胞已经用于治疗颅骨缺损,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移植已被证明是骨再生潜在可行的临床策略,而移植干细胞促进颅骨修复和再生的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移植的细胞能否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直接对修复做出贡献,还是它们会在移植后死亡并通过旁分泌效应将细胞因子释放到细胞外,这是目前争论的重点。长期以来,自体BMSCs一直被认为是研究颅骨修补的理想干细胞来源。一些研究表明,在体外实验中,它可以快速扩增分化为各种中胚层谱系,如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骨细胞,这些细胞有助于骨、软骨、肌腱、脂肪、肌肉等间充质组织的再生。此外,BMSCs也可以分化为外胚层型细胞 ,例如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ECs)或平滑肌细胞(SMCs)等。小鼠BMSCs已被证明可以修补同基因动物的颅骨缺损。在修补过程中,需要合适的载体让BMSCs停留,首选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支架构成的载体,其可限制组织排斥反应并允许缺损部位的骨生长。
 
出自《干细胞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者曹志威,邵国,赵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