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细胞治疗效率的途径2022-06-17 08:35:52
HAMSCs来源于胚外中胚层。它们显示出三系分化潜能,表达与多能性相关的标记物,如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八聚体连接蛋白4,并且表达能力比BMSCs更强。此外,有研究表明,与BMSCs相比,二者的形态和多向分化潜能几乎一致,但HAMSCs拥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免疫调节能力和旁分泌特性。近几年,HAMSCs在颅骨缺损修补中有大量研究,JIANG等将HAMSCs与骨填充材料相结合用于修补兔颅骨缺损,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的移植反应,细胞能够存活,影像学和组织学结果提示其促进了骨的形成,并加速了骨缺损中的骨矿化。同样,在另一项研究中,使用HAMSCs与壳聚糖⁃碳酸磷灰石支架相结合修补大鼠颅骨缺损,发现移植8周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实验提示HAMSCs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候选种子细胞。作为成体干细胞中的一种,HAMSCs因其高活性、高纯度、高增殖和低免疫原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成骨能力似乎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如何提高其成骨能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尽管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是颅骨缺损修补中一种极具前景的手段,但此方法在人体内的疗效仍不明确,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低是主要原因,这可能与颅骨缺损处恶劣的微环境有关。此外,干细胞的搭载材料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应用各种材料来模拟自然骨支架,甚至将含有纳米纤维的大通道支架与间充质干细胞结合以修补颅骨缺损,但疗效喜忧参半。
出自《干细胞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者曹志威,邵国,赵志军。
上一篇: DPSCs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下一篇: 搭载细胞的仿生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