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跟腱损伤修复2022-09-06 08:47:30
细胞代数是影响干细胞活性、安全性及治疗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代数越小,其干性会越强,促进跟腱恢复的效果越显著。体外研究显示,低氧条件能促进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介导腱分化的基因MKx,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在力学因素刺激下,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产生更多的饰胶蛋白聚糖及腱糖蛋白C,力学刺激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联合运用可进一步增强肌腱相关基因的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态发生蛋白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均可刺激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腱细胞分化。在跟腱损伤修复中使用此类生长因子会促进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减少炎症反应,加快跟腱损伤后的恢复。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跟腱损伤效果显著,然而,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骨髓,获取手段具有侵袭性,同时向骨、软骨分化的潜能更大,应用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跟腱损伤时,可能产生异位骨化、加重损伤,因此限制了此类干细胞的应用。如何利用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优势,发挥其积极作用是仍需解决的问题。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来自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制备方法简单、可塑性强、致畸致瘤风险较低。与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快且表现出较低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OBORTOLAZZO等研究表明10μA/min的微电流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运用增加了纤调蛋白基因的表达,使胶原组织增多,提高了跟腱的力学性能。γ- 干扰素致敏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减弱跟腱损伤后的早期炎症反应,降低组织修复后间隙的形成和二次断裂的发生率。抑制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中miR-34a表达,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跟腱炎大鼠受损跟腱的修复。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跟腱损伤的可行性与优势》作者李炜,蔺美娜,卢永平。
上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下一篇: 干细胞归巢数量对损伤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