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细胞基质能显著促进组织原位重建2022-09-16 08:33:31
创伤、烧伤、癌性溃疡、糖尿病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类常见病,容易造成脓毒症、截肢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皮肤移植是修复此类创面的常用方法,但存在缺少供区、造成新损伤和操作复杂等缺点。近年来,促进软组织重建的生物材料获得临床应用。这些材料通过特定的空间结构、生物信号和生物力学刺激引导组织重建,可避免组织移植或减少自体组织的用量。
一些研究显示,脱细胞基质能显著促进组织原位重建,但存在制备工艺难以控制、疾病传播、核酸残留等缺点。而合成支架材料因原料性质稳定、制备工艺易于控制等优点能有效避免上述不足。临床现有的合成支架材料如胶原蛋白支架能为修复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空间,但由于缺乏对修复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诱导细胞迁移的功能,合成支架材料促进组织重建的速度缓慢,在严重软组织缺损创面如肌腱外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临床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和胶原蛋白支架,以促进修复细胞长入支架,从而加速组织新生。因此,具有对修复细胞的趋化活性和诱导细胞迁移的合成支架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复合支架(BM-ECM/胶原蛋白支架),通过引入BM-ECM,赋予胶原蛋白支架对修复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促进细胞迁移和长入支架内部的功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在体外实验中,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在BM-ECM/胶原蛋白支架影响下成纤维细胞的过膜率,并检测了在BM-ECM/胶原蛋白支架作用下成纤维细胞划痕伤口愈合率。在体内实验中,通过小鼠皮下埋植模型,检测了长入BM-ECM/胶原蛋白支架的细胞密度并观察了细胞在支架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了成纤维细胞在支架中的分布。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对修复细胞具有趋化活性并增强细胞迁移的复合支架,为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材料,也为新型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材料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出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促进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作者阚鹏,顾家烨,芮敏。
上一篇: 基因的多态性与脊柱结核的易感性有关
下一篇: BM-ECM主要成分包含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