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现状2022-11-17 09:33:10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β-淀粉样蛋白聚集在神经细胞外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聚集在神经细胞内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各种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元丢失变性以及慢性神经炎症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与年龄和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据201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数据显示,全球AD患者人数已高达5000万,预估到2050年全球AD患者将达1.52亿,而中国则是世界上AD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此外,目前已上市的抗AD药物仍然以AchE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Aβ抑制剂、肠道菌群调节剂为主,仅能暂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或仅可治疗轻中度AD,并不能阻止其病情发展。因此,有效的阻止AD的发病进程已迫在眉睫。随着干细胞疗法的逐渐成熟且治疗效果不断得到认可,从而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新思路。多种动物实验和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增殖,可通过向特定谱系分化,增强神经传递,促进神经发生,产生持续的神经保护,填补丢失神经元,从而改善认知功能。特别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会产生多种神经保护剂,包括神经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然而,由于干细胞移植后血脑屏障的透过率、进入损伤部位的靶向性、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存活率等因素的影响,故需要结合药物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或加强干细胞移植的疗效。AD在中医学中属“痴呆”范畴,而中医药治疗痴呆已有数千年历史。
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五脏所藏》中说:“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精。”《医学心悟·健忘》也明确指出:“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因此,《灵枢·海论》中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痴呆的发生与肾精亏虚、脑髓失养联系密切。且传统医学认为,肾虚是致衰的根本原因,故补肾抗衰类中药则是痴呆的治本之策。同时,中药及其复方具有整体调节以及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对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以及调节其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故本文从AD的6种主要机制假说出发,对近十年来补肾抗衰类中药、干细胞疗法以及两者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以下综述。
出自《补肾抗衰类中药联合干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孙世标,潘小龙,魏智慧。
上一篇: 干细胞各类型在肝脏疾病的应用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