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合成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2022-12-23 08:42:20

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为抢占生物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纷纷加强前瞻谋划和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掀起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制定了生物经济发展相关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发展合成生物技术和产业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战略选择,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各国政府政策和计划鼓励下,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迅速。在底层技术开发方面,低成本、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等取得重要进展,加快从认识、改造生命向设计、创造生命跨越。

2010年,“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诞生,成为首个人工合成的生命体,进一步优化,创造出了仅包含473个基因的JVCI-syn3.0人造合成细胞,在JCVI-syn3.0细胞中加入了19个基因后合成的新细胞JCVI-syn3A,可以实现正常的分裂增殖。2016年以来美国科学家先后创造出能生产碳-硅键的生命体以及能产生硼-碳键的大肠杆菌,拓展了对生命架构本质的理解。2019年,构建出由8种核苷酸组成的DNA,极大地扩展了核酸储存的信息密度等。在底层核心技术突破的带动下,合成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疾病治疗、生物育种、绿色制造等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和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等免疫疗法已在现有治疗手段无效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黑色素瘤以及实体瘤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自体CD34+细胞首次在临床上成功治疗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
 
生物合成航空煤油法尼烯替代传统路线,价格降低了95%以上;生物基异丁醇万吨级生产线已投产,是继1,3-丙二醇之后生物合成替代石油化工制造的又一个典型案例。人工牛奶、人造肉等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未来食品车间制造已初具产业化潜力;青蒿素、大麻素等一批天然产物人工细胞合成路线经济性不断提升,加快走向产业化应用。
 
出自《合成生物学:从“造物致用”到产业转化》作者赵国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