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抗其他细菌中的作用2023-01-04 08:48:09
除了分枝杆菌外,在嗜肺军团菌感染的情况下,外泌体不仅激活周围的肺泡上皮细胞发挥细胞间通讯作用,还通过Toll样受体2激活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导致增强的CXCL8释放,有利于创造促炎环境以产生免疫反应,最终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来清除病原体感染。此外,有研究发现,受感染的巨噬细胞在感染2小时后会产生CD63阳性和CD9阳性的外泌体,并且通过Toll 样受体4依赖性触发来自幼稚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同时也刺激RANTES、IL-1ra、MIP-2、CXCL1、MCP-1、sICAM-1、GM-CSF 和 G-CS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Hui等表明,促炎外泌体是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早期形成的,它们可用于将物质转移到幼稚巨噬细胞,导致其激活参与免疫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向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治疗性作用开展。Jia等研究发现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小鼠模型中,NK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PA诱导的肺损伤。他们推测,在肺 PA感染的早期,M1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作用。同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也可治疗男性衣原体感染性。外泌体除了直接发挥的抗菌作用之外,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递送抗生素等靶向治疗细菌感染。例如,在如今滥用抗生素的大背景下,细胞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极难被普通抗生素清除,导致感染复发和耐药情况的发生。
Yang等研究提出,利用甘露糖化的外泌体将溶葡萄球菌素和万古霉素递送至细菌感染部位以根除细胞内MRSA。其中,甘露糖化的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优先被巨噬细胞吸收,以至药物在细菌感染部位积累,另一方面,溶葡萄球菌素针对葡萄球菌属,没有毒性,联合杀菌策略将减少万古霉素的剂量,从而降低毒性和耐药性,增强细胞内细菌的根除能力。在外泌体上装载抗菌化合物靶向递送的方法为对抵抗 MRSA 等侵袭性强且耐药性广的胞内细菌感染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在联合用药策略的使用以及药物吸收情况等方面还有待研究。无论是外泌体本身发挥的抗菌作用,还是运载物质靶向抗菌,其机制都还未得到更加深入的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多的科学研究应该注重于杀菌机制的提出,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思路。
出自《外泌体的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马枫茜,陈瑞枫,丁寿鹏.
上一篇: hucMSC-外泌体显著减轻了心肌损伤
下一篇: 外泌体的抗真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