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在抗分枝杆菌中的作用以及展望2023-01-04 08:54:19

Bhatnagar等研究表明,感染细胞内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BCG的巨噬细胞释放出的外泌体中包含有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这些外泌体在接触未感染的巨噬细胞时,会通过Toll样受体和髓样分化因子88依赖性方式刺激受体幼稚巨噬细胞的促炎反应,发挥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同样,感染鸟分枝杆菌巨噬细胞的外泌体能够增强巨噬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以及TNF-α和IFN-β的分泌,从而引起免疫激活。在此基础上,Wang等也发现未感染的巨噬细胞在用感染鸟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刺激后增加了CD40、CD80、CD81、CD86、HLA-DR,尤其是CD195的表达,同时也增强了IL-6、IL-8、IL-10、IFN-I和TNF-I的分泌。以上这些研究表明,来自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充当PAMPs,诱导幼稚巨噬细胞活化,刺激抗分枝杆菌免疫反应。如上所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刺激幼稚巨噬细胞并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继而引起结核分枝杆菌的自噬清除。

外泌体由各种类型细胞分泌,包括间充质干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已感染巨噬细胞;可以转运蛋白质、脂质、miRNA、mRNA或药物,在细胞间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与各种疾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有关外泌体的抗感染作用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如上所述,在感染性疾病中,外泌体可以引起促炎反应,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有着较高的杀菌生物学效应,且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但是具体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阐述。目前已知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通过表达CD4+、CD8+等表面分子,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如AMPK/mTOR、pAMPK/AMPK和ERK和p38激酶途径,以及TNF-α和IFN-β、IL6、IL-8、IL-10、IFN-I和TNF-I等细胞因子抑制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发挥杀伤作用,除了现有研究表明的机制之外,其在其他易感染病毒或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外泌体作为外分泌体,其最明显的作用是靶向运输物质,继而发挥抗感染作用,这也是未来研究外泌体在抗感染方面的重要着手点。
 
出自《外泌体的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马枫茜,陈瑞枫,丁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