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肾发育的一般过程2021-10-28 09:31:02
要将PSC诱导分化为肾脏类器官,首先要熟悉胚胎肾的发育过程,通过在体外模拟胚胎肾发育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控制PSC分化为肾系细胞继而形成肾脏类器官。在哺乳动物的早期肾发育中,控制ESC向肾脏细胞发育的主要信号通路是经典Wnt通路。ESC首先通过 Wnt通路,辅以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调控分化形成原条细胞,主要转录因子为Wnt3a和Bmp4。原条细胞的主要标志为T,T是Wnt3a的靶基因,Wnt3a 的激活会促进ESC向原条细胞分化。在Wnt与Bmp信号的持续作用下,原条继续发育形成中胚层,最早期标志为Osr1。根据解剖结构,中胚层可划分为轴旁中胚层、侧板中胚层和中间中胚层,中间中胚层主要参与肾脏形成。与其他器官的发育过程不同,胚胎肾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前肾、中肾和后肾,只有肾管和后肾间质最终形成肾脏。
随着对胚胎肾发育的深入了解,对MM发育也有更精确的认识。2014年,Taguchi等验证了一个新的想法:肾管由前中间中胚层发育而成,随后向后中间中胚层延伸形成输尿管芽并最终发育为集合管,而 MM 是直接源自后中间中胚层,在输尿管芽的协同发育下形成肾单元。Hoxd11 基因为后中间中胚层分化为MM的关键基因,缺乏Hoxd11基因将无法形成肾单元。在原条中,Wnt3a上调Hoxd11的表达,使原条细胞向后中间中胚层细胞分化;随后Wnt信号减弱,促使后中间中胚层细胞发育形成 MM 细胞。ESC分化为MM细胞后,胚胎肾进入发育后期。
早期研究认为Cited1是肾单元前体细胞的标志,但是Kobayashi等研究表明,早在Cited1激活前,Six2就已有表达,开始推动肾单元的形成,因此Six2才是在胚胎肾发育中肾单元前体细胞的标志,是 MM 细胞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带有Six2。SSB可分为近端、中端和远端,近端 SSB主要发育为肾小球、足细胞和近端肾小管上皮;中端SSB主要发育为髓袢,远端 SSB 主要发育为远端肾小管。胚胎肾的发育主要是通过经典Wnt/GS3Kβ信号调控肾单元的形成。后续的研究表明,在Wnt信号通路的下游,Notch信号通路介导 NPC 分化为肾上皮细胞,并参与肾单元的节段化形成。
标志的细胞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缺乏Six2细胞的胚胎肾无法正常发育。在Six2出现后,MM细胞在 Wnt9b及其下游信号Wnt4的刺激下由间质细胞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帽间质,CM细胞围绕着输尿管尖端生长,相互作用形成肾单元。在Wnt4信号的作用下,CM聚集形成管状聚集前体,随后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低水平的Wnt信号共同作用下,继续发育并极化形成肾泡。RV形成后逐渐与输尿管尖端融合并逐渐增殖和分割,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逗号形体和S形成。
出自《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肾脏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挑战》作者刘艺霖, 吴志鹏,邱江。
上一篇: 肾脏类器官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和药物筛选
下一篇: 用于体外分化类器官的干细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