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药物输送系统2023-12-29 09:00:14
不同来源外泌体通过其内的miRNA,经成骨或破骨代谢通路,作用于靶细胞影响骨代谢,参与了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疾病的微观解释。崔永志通过对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进行修饰,构建一种骨靶向性的工程化外泌体,靶向成骨细胞特异性递送小干扰RNA干扰Shn3 基因表达,研究表明Shn3基因敲除后可促进骨量明显增加,骨形成速率明显加快,此实验构建的工程化外泌体,将siRNA特异性递送到成骨细胞,具有促进成骨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促进H型血管形成的多重功效,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略。赵保兵等公开了一种血浆外泌体在制备治疗OP药物中的应用。此发明通过尾静脉注射血浆外泌体,能够有效改善OP小鼠的骨质流失、脂肪堆积和破骨细胞增多现象,实现抗骨质疏松症作用,并且效果优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炎症性肠病会导致骨质疏松,Guo等沿用其团队前期确立的工具细胞系基因编辑策略,生成基于骨靶向外泌体载药纳米颗粒,促进BMSC成骨分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骨并发症。成功实现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骨病促骨合成代谢疗法的临床前研究。
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药物输送系统。尽管外泌体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其可以满足多种临床医学的需求,如高效、安全、可持续、可控、可扩展、可重复使用,但它的实际运用仍处于萌芽阶段,还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更好地控制药物的运输,以及如何更精准地控制药物的运输,这些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经过大规模临床前试验,证实了利用外泌体进行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深入探索它们的体内传递机理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显得尤为必要。即便当前外泌体生物学技术尚未完善,但是,随着更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努力,未来它们将会被普遍应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出自《外泌体作为载体构建药物投递系统在骨科疾病中应用进展》作者杨培川,马剑雄,王岩.
上一篇: MSC衍生的外泌体可用作出色的纳米载体
下一篇: MGE的分化成熟受到3个关键阶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