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在AIH治疗中的潜在优势逐渐突显2024-01-02 08:44:15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高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和组织学上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浆细胞浸润等。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AIH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和代谢脂肪性肝病之后的第三大类肝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同时辅以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但其长期应用会引起严重的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服用硫唑嘌呤的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发热、胃肠道不适等,最严重的可表现为骨髓毒性。二线药物适用于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的副作用不耐受的AIH患者,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均有较好疗效。这些药物不良反应有:神经反应(震颤,头痛),肾脏反应(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以及脱发等。另外,对于AIH引起的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缺陷主要有供体缺乏、手术创伤大、费用高等。因此,AIH需要新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AIH治疗中的潜在优势逐渐突显。有文献报道MSC可向肝脏迁移,分化为肝细胞,替代受损细胞进而恢复肝功能。MSC还可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促进肝细胞存活进而抑制炎症。MSC来源外泌体具有类似MSC的功能,且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较长的循环半衰期、良好的渗透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就MSC和MSC-EXO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AIH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MSC源自出生前胚胎发育阶段的中胚叶和外胚层,存在于多种组织器官,是一种可从骨髓、脂肪组织、牙髓、脐带和胎盘、外周血以及诱导的多能干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罗龙龙,王丽菲,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