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类器官能高度模拟脑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2024-02-23 09:22:02
人体气道上皮是吸入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毒性靶区,肺是病原体感染和损伤的重要靶器官。病原体包括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歧杆菌等 )、病毒(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真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肺类器官可源于祖细胞或干细胞等,成熟的肺上皮干细胞可直接进行体外培养,为肺生理、病理,尤其是感染性肺系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有效研究工具。利用上皮基底细胞中表达的YP450代谢酶制成的肺类器官,为体外吸入毒理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基于该细胞的肺类器官气管结构的出现,是肺类器官构建成功的重要标志。商业化肺3D组织模型网EpiAirwayTM包含基底细胞、杯状细胞和纤毛细胞,由正常人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形成的、高度分化的假复层上皮组织模型,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重复性。EpiAirwayTM与人肺组织高度相似,能模拟人类真实的肺部结构及功能,在预测中/低毒性呼吸道刺激物的毒性效应时优于动物测试。
人脑的复杂性极高,采用体内原位模型进行研究耗时长、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低;采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大脑功能不能准确再现脑肿瘤微环境,脑类器官能高度模拟脑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研究肿瘤组织在脑内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2016年,HUBERT等开发了直接从胶质母细胞瘤标本中衍生的肿瘤类器官培养系统,该方法将肿瘤细胞混悬在基质胶中培养并保持稳定和存活。这些类器官再现了体内肿瘤的低氧梯度和肿瘤干细胞的异质性、不同的分子特性,这也允许了肿瘤细胞层次结构的研究。
出自《类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监管挑战》作者程玮璐,王泽华,张译丹.
下一篇: 人类心脏类器官是复杂的多细胞聚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