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M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较低的免疫原性2024-06-21 08:43:09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之间的组织修复反应,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骨可以被具有原始结构和功能的新骨骼完全取代。尽管骨折修复快速有效,但5%~10%的骨折患可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导致骨折修复失败,骨形成蛋白7和甲状旁腺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药物,然而,半衰期短、副作用和高成本限制了它们的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促进骨组织再生,但其临床应用限于同种异体排斥反应、致瘤性以及制备和质量控制的繁琐等多种问题。人脐带MSC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较低的免疫原性,并且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获得且易于培养,其衍生的外泌体可克服细胞治疗的关键限制,已被证明可促进骨折愈合,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认为,新生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周期高度一致,其形成和矿化是骨再生的开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生成的主要介质,为探究huc-MSC-Exo对骨折修复的积极作用及是否涉及VEGFA调控血管生成,本研究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月构建胫骨骨折小鼠模型,并进行huc-MSC-Exo骨髓腔内注射治疗,以期为骨折的快速、有效修复及分子机制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目前针对骨不连或愈合延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植骨、生长因子和干细胞疗法等,疗效有限,因此,迫切需深入了解骨折修复的潜在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生物学措施。骨折修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骨折可引起血肿并形成富含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微环境,随后诱导祖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招募、增殖、迁移和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以进行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胶原基质,以钙化和桥接骨折部位。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胫骨骨折小鼠的修复作用研究》作者:马骢,李刚,马亮亮
上一篇: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