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024-06-24 09:35:29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文章旨在揭示针刺在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效率方面的作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此外,文章还关注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 趋化因子受体4轴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级联反应对恢复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针刺在调控这些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进一步阐明了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文章的创新性在于将传统中医的针刺疗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相结合,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策略。通过深入分析二者的作用机制和协同效果,文章旨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自 1992 年管遵惠 [12] 提出针刺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观点以来,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1996年,WEISS等研究团队首次从小鼠脊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为脊髓损伤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在2011年,LIU等初步探索了针刺与神经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随后,刘建敏等、何克林等和ZHU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联合疗法的显著疗效,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取得一系列实验性成果后,在2018年,王喜良等基于动物实验成果,启动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试验,以验证这种联合疗法在人体上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JIN等更是利用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成功地重建了脊髓回路,从而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到了2024年,吴明莉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他们发现电针刺激GV14和GV6可以促进线粒体的融合,并增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
出自《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科学依据》作者:黄晓萌,张芝兰,尚文雅.
上一篇: 干细胞疗法的兴起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