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在电场中定向迁移的方向不同2024-07-16 08:49:05
改良的Boyden室是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附着在上下腔体,其中未发生迁移的细胞可从上室移出,发生迁移的细胞可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此装置不适用于观察迁移过程,但可作为筛选具备迁移能力细胞的一种方法。“微流控”是一种微米级别操纵流体的技术或平台,由于适用于细胞和蛋白等大分子,因此也被应用于生物领域。是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微控流装置,用于观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情况。这个6通道装置允许同时刺激多达6个细胞迁移室,也可以使用单通道刺激。此装置更适用于观察更复杂的仿生环境下细胞的趋电行为。
由前所述可以发现,干细胞在电场中定向迁移的方向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与物种差异、组织来源和细胞类型有关,其机制不可一概而论,每种干细胞趋电性的潜在机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由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广泛,伦理限制较胚胎干细胞和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少,故成为实验中常用的干细胞类型之一。高尔基极化被认为是电场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定向迁移的主要机制,其在极化过程中的重新定位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响应电场作用下的迁移方向(阳极)相吻合。
JIN等首次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直流电场中的环状RNA、长链非编码RNA、miRNA及mRNA进行了测序,并分析了RNA富集通路的差异表达,发现MAPK信号通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筛选出94个与迁移相关的上调基因和37个下调基因。在此基础上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可能起到调节作用的内源竞争RNA网络进行了构建,得到了由1条下调长链非编码RNAAL645608、1条上调miRNA hsa-miR-615-3p和36条下调mRNA构成的较为精简的调控网络。同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的相关调控过程在内源竞争RNA网络调控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表明细胞在直流电场中整体的生物学过程与MAPK信号通路是分不开的。
出自《干细胞的趋电性迁移及机制》韩芳,舒晴,贾绍辉.
上一篇: 干细胞迁移的定向性与电场强度相关
下一篇: 其他影响干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