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类器官培养的细胞来源2024-08-06 08:47:54

类器官按照来源分类可分为组织来源和细胞来源两大类。组织来源一般是先将组织(组织的选取应从器官的各个位置进行取样)剪碎后用酶消化,不同类器官构建所用的酶和时间均不同,消化后过筛,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分离细胞状态,若细胞状态良好则可以将其种到培养板进行培养,同时给予特定的生长因子,后续即可进行培养和传代。用细胞构建类器官现阶段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转染方式成功构建肝癌类器官;其二是将肝星状细胞、肝癌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构建类器官。由于对类器官的研究较少,故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确切机制及稳定性。

对肝癌类器官早期研究一直集中于测试和验证该系统的准确性和遗传特征。如患者来源的肝癌类器官,可保留器官部位特异性的组织学和遗传特征,从而有助于个体化治疗,但是由于其复杂性以及成功率不高限制了广泛应用。鼠肝肿瘤来源类器官,由于肿瘤细胞增殖迅速,使得来自肿瘤类器官的单个细胞具有很高的起始效率,并且此类类器官能够在小鼠体内促进肿瘤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肝癌患者在表型、癌细胞组成和治疗方面的异质性,但是不能用于研究癌症的起始。
 
原代人肝细胞修饰的肝肿瘤类器官,通过重编程成纤维细胞而生成,由于该类类器官来源于正常的肝细胞,故可以用来模拟肝癌的发病机制;癌细胞自组装肝肿瘤类器官则更接近人类疾病的进程,因此具有很好的前沿性,尤其在研究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间(癌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创新治疗方面,但其处于研究初期,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证明。目前类器官正在逐步改进,研究者致力于发现一个可以更好、更经济的新型模型,以代替传统2D细胞模型或者是小鼠模型,新型模型-类器官的发现,可进一步应用于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

出自《肝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作者:赵丽,郭梓琪,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