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024-08-13 08:39:48
科学家于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发现EXOs,最初它们通常被认为是细胞排出的废物,直到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外泌体”,EXOs是一类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分泌囊泡,其形成始于细胞质膜内陷形成早期内体,早期内体再出芽形成含多个腔内小囊泡的多泡体,最后多泡体再与细胞膜融合向外界分泌腔内小囊泡,EXOs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唾液、尿液、胆汁等各种细胞外液中,作为细胞内源性微小囊泡,无论是在生理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均可被大多数细胞分泌,包括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B细胞、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等。EXOs内含蛋白质、RNA、DNA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它们会随着外泌体的分泌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其他细胞和组织,从而参与细胞通讯的远程调控。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因其具有低致瘤性、免疫原性低、便于获取、易于储存、促进肝再生以及保护肾功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HUC-MSCs存在于脐带组织中,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且不受伦理道德争议,成为EXOs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体内,骨骼始终处于合成和吸收的微妙动态平衡中,通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各种细胞类型的协同或协调,实现精细的骨重建过程,近些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参与骨折的修复过程,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破骨细胞的抑制、血管的生成以及软骨骨痂形成等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在体内,骨骼始终处于合成和吸收的微妙动态平衡中,通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软骨细胞等各种细胞类型的协同或协调,实现精细的骨重建过程,近些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参与骨折的修复过程,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破骨细胞的抑制、血管的生成以及软骨骨痂形成等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骨折部位的成骨细胞主要由邻近骨组织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中的一种原代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具有多能分化、自我更新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作者:朱欢,赵军,徐世红.
上一篇: 外泌体的研究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下一篇: 成骨细胞会产生Ⅰ型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