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的给药具有诱发肺微栓塞的潜在风险2024-08-16 08:36:18

发炎的组织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这些产生的细胞因子会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并形成趋化因子梯度, 这将激活MSC上表达的相应受体, 如CXCR4, 并启动MSC沿细胞因子梯度的迁移。这种性质使MSC具有固有的炎症靶向性和在炎症部位的长期保留。此外, MSC上也有很多黏附分子表达, 如迟现抗原-4和分化簇44。这些黏附分子对于MSC在血液中滚动期间附着在发炎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至关重要, 允许MSC随后的内皮迁移以进一步迁移到发炎的肺细胞。

由于肺血管系统的过滤功能, 大多数静脉内给药的MSCs最初在肺部被拦截, 然后迁移到肺部的受伤区域。该特性赋予MSC优异的肺部靶向能力, 非常适合于肺部疾病靶向治疗。MSC作为成功治疗肺肿瘤和肺纤维化的强大肺靶向载体, 在患病细胞特化靶向和患病肺长期保留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有研究利用MSC在糖酵解状态下能量需求较少, 有利于线粒体转移到患病细胞, 并且MSC对病变组织具有显著的归巢能力, 为靶向线粒体转移提供了可能性的优点,使其成为线粒体供体细胞, 提出了基于氧化铁纳米颗粒的MSC工程, 以提高其细胞间的线粒体转移速率, 治疗PF。
 
然而, 由于MSC的给药具有诱发肺微栓塞的潜在风险,利用MSC膜涂层的仿生纳米颗粒作为替代选择, 以利用炎症归巢的优势, 同时避免直接使用MSC的潜在风险。例如, 将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和磷酸甲酸酯加载到由聚乳酸−乙醇酸和1,2-二油酰基-3-三甲基铵丙烷制备的pH响应纳米颗粒中, 并进一步包被源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膜, 形成人工干细胞MPDGP。
 
出自《膜仿生纳米载体在肺部疾病靶向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白文静, 郭蓉 , 熊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