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对于外源颗粒物的敏感性2024-08-16 08:44:35
纳米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60年提出的,他讨论了纳米尺度材料的巨大可能性,从那时起,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纳米颗粒物被投入到生产和生活当中。例如,许多纳米颗粒物能渗透进入细胞当中,被用作纳米尺度的载体,将药物或生物分子组装并运送到细胞、动物和人体内,在生物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考虑到纳米颗粒物的大小、形状、表面性质、硬度等因素,它们的生物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通常,纳米颗粒物引起的较高水平的毒性是由其较小的尺寸、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和较高的表面自由能等导致的,而纳米颗粒物暴露对人体发育过程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也有待深入探索。因此,需要找到适当的实验模型和方法开展纳米颗粒物的毒性研究。
目前干细胞毒理学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毒理学研究。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与其他细胞系相比,干细胞在为纳米颗粒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发育毒性研究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干细胞能较好地在体外模拟生物的发育过程,且对外源的物质更加敏感,因此是一个可用于发育毒性评价的良好模型。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基于干细胞对纳米颗粒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发育毒性研究的模型和方法,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有机会更好地认识纳米材料对机体发育和生长的影响。干细胞可以更好地用于纳米颗粒物的发育毒性的研究工作。很多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其他细胞系,干细胞可以更有效摄取纳米
颗粒,并受到严重的影响,体现了干细胞对于外源颗粒物的敏感性。
出自《干细胞在纳米颗粒物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者:木拉提·居来提,崔婷婷,那迪热·尼加提.
上一篇: MSC膜具有肿瘤和炎症靶向的优点
下一篇: 纳米颗粒物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