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安全性是其用于组织修复的基础2024-08-30 09:03:19

将MMP-13位点整合到肽序列中可通过细胞释放酶的进程模拟天然分化时间线释放RGD,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分化.该工作实现了根据细胞状态调节水凝胶释放RGD,可按需增强干细胞分化和软骨组织成熟.Feiner等人报道了一种工程心脏补片,它将心脏细胞与柔性、自支撑的电子设备和3D纳米复合材料集成在一起.该贴片表现出强大的电学特性,能够远程干扰细胞功能、记录细胞电活动,并通过精准时空电刺激调节种子细胞的生长速度,激活非收缩细胞,使整个贴片的细胞收缩同步.此外,通过在与电信号传播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电刺激,可以操纵和逆转组织收缩.在此基础上,将含有生物因子的电活性聚合物沉积在指定的电极上,可按需、高效、可控地将药物释放到心肌细胞微环境中.

为使得智能生物材料可以对衰老微环境全周期自主适配并改善组织功能, 解决衰老病损组织修复困难的问题.我们认为理想的智能生物材料应该具备以下性能:基本性能、整合性能和交互性能,并对这些性能进行了详细讨论。基础性能包括生物安全性、可驱动降解性、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
 
生物材料长期与机体内环境接触,面临生理微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必定会产生一系列有害生物学效应(如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生物安全性是其用于组织修复的基础.同时生物材料应具备可控降解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人工关节等生物材料需要在体内保持长期稳定,因此不需要具备可降解性.相反心脏贴片等生物材料只需要在短期内提供治疗或支持作用, 可以随着细胞代谢而逐渐降解.所以材料是否降解应根据特定疾病的治疗需求来决定.
 
出自《应对老龄化所致慢病的智能生物材料》作者:袁月辉, 黎谨, 周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