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电针联合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髓鞘修复的作用机制2024-10-10 08:48:37

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结果发现其机制与调控SCI后脊髓组织神经调节蛋白、髓鞘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等表达有关。谭程方等则从电针改善细胞移植后炎性反应角度阐明电针联合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髓鞘修复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电针脊髓损伤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联合细胞移植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SCI大鼠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元核固缩,改善白质纤维排列及髓鞘丢失情况,增加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大鼠损伤脊髓局部CD4、CD8等相对表达量,从而减少SCs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SCs的存活率,并提高SCs的成髓鞘化功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近年来同样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细胞移植常用的细胞类型,在多项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中证实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MSCs具有再生能力强、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从包括脊髓、脂肪、胎盘、脐带和脐带血等多种来源,因而其伦理学限制相对较低,所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是修复脊髓损伤最具潜力的移植细胞类型。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较复杂,可能包括改善炎症微环境、调节营养微环境及重塑再生微环境等方面。
 
在改善炎症微环境方面,MSCs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如抑制T细胞增殖等从而发挥调控免疫的作用。此外,MSCs也被发现在调节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不同阶段发挥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在炎症早期MSCs通过增强炎症反应来清除坏死组织,而在后期则能够抑制炎症的扩散, 修复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微环境。在调节营养微环境方面MSCs被证实能够分泌包括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神经突触重建及神经细胞保护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MSCs被证实除了能够直接分化为神经元外,还能够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完成血管再生等过程,重塑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所需的微环境。
 
出自《针灸促进脊髓损伤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进展》作者:于海银,李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