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表达CK7的储备细胞以子宫峡部密度最高2024-11-25 08:40:28

储备细胞属于幼稚未分化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特性。1999年学者在电镜下首次观察到柱状上皮下存在储备细胞,通过CD44v5在正常宫颈内腺体的免疫组化结果中观察到了柱下储备细胞的强阳性表达。Herfs等通过对胚胎发育中宫颈组织进行CK7、CK5和p63染色,证实16孕周胚胎的宫颈阴道部上皮存在表达CK7的储备细胞,可能由米勒管系统衍生而来。Fritsch等首次证明宫颈具有p63和CK17共表达的储备细胞,可能来源于泌尿生殖窦,而非米勒管结构。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宫颈组织存在上述两种来源的储备细胞。

宫颈移行区向上直至子宫峡部这一区域内,发生宫颈上皮病变的风险增加,这与该区域富集储备细胞密切相关。Martens等研究表明,这两种类型的储备细胞分布在整个宫颈管柱状上皮下,并且混杂存在,只是宫颈管靠近移行区和靠近峡部的两处储备细胞密度较高。不同区域上皮细胞的维持和修复主要取决于其驻留的干细胞。不同免疫表型的干细胞有分化为不同鳞状或腺状细胞的能力。Chumduri等通过单细胞测序研究发现,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起源于两种不同的谱系特异性干细胞类型。
 
研究表明,表达CK7的储备细胞以子宫峡部密度最高,共同表达CK17和p63的储备细胞以移行区密度最高。来源于米勒管的CK7表型的储备细胞不仅是柱状上皮更新的主要细胞,还可能在分化过程中形成腺上皮病变乃至癌变;同时可获得p63和CK17的表型,化生为鳞状上皮;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形成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直至鳞状细胞癌。
 
出自《宫颈储备细胞双向分化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聂欣艺,朱梓嫣,陈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