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红细胞储存添加丙酮酸钠改善储存红细胞质量2021-12-01 08:49:14

输血是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输血在急性出血、贫血、重症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疾病中应用广泛。输血也是具有骨髓抑制、红细胞异常破坏等症状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对于重症心脏病、肿瘤和其它退行性疾病患者,当其它治疗无效时,输血也常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临床上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用于回输的红细胞多为储存红细胞。红细胞储存过程中发生储存损伤,研究表明,临床上心脏手术、创伤、重症等患者输注储存红细胞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丙酮酸钠既是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又具有抗氧化和器官保护作用。在探究丙酮酸钠对红细胞储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减轻储存红细胞回输造成的肝损伤的作用,为红细胞储存液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为减轻输注储存红细胞不良反应提供新策略。

首先,建立小鼠红细胞体外储存实验平台。用CPDA-1作为抗凝剂和保存液,以4℃条件下储存14天的小鼠红细胞作为储存红细胞。较于新鲜红细胞,储存红细胞溶血率显著升高、回输2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储存红细胞中钠离子浓度显著升高、钾离子浓度显著降低并且储存红细胞 P50 值显著下降。红细胞储存后,氧分压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由此可见,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损伤,部分红细胞膜的损伤或破裂,导致红细胞溶血率升高;可能由于红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细胞活性下降等,导致储存红细胞回输后24小时存活率下降。可能由于红细胞储存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 P50值降低,氧化水平的升高,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储存 14天的小鼠红细胞符合美国 FDA 用于人类红细胞回输的标准:溶血率小于1%,回输24小时存活率大于 75%。
 
其次,红细胞储存过程中添加丙酮酸钠改善储存红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添加丙酮酸钠可显著提高储存红细胞ATP 水平,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提高储存红细胞的P50值。但与对照组比较,丙酮酸钠组溶血率和回输24小时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丙酮酸钠可为糖酵解提供代谢底物,促进ATP的生成,降低氧化性产物的含量,对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储存红细胞携氧功能。因此,红细胞在储存过程中添加丙酮酸钠可改善储存红细胞质量。
 
出自《丙酮酸钠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及输注后肝损伤的研究》作者夏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