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的生物特性与作用机制2025-01-15 08:36:06

该技术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来调节和优化横流速度、通道高度和膜类型等各种参数。此外,AF4不适合大体积样品,需要超速离心、超滤等方法进行预浓缩。离子交换法依赖于外泌体膜的Zeta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阴离子交换基质的相互作用进行结合,再通过提高盐浓度等方法增加缓冲离子强度进行分离。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且产物纯度可以联合超滤等预处理方法进行提升。然而,因许多生物样本含有复杂的成分和带电物质不明确,离子交换法目前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基的样本处理。深入研究外泌体的生物特性与作用机制,对其形态特征与组成成分的分析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外泌体的分析方法分为2类:物理分析与生化分析。物理分析通过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分布、颗粒大小与浓度,使用的设备和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动态光散射等。生化分析通过使用纳米流式细胞术、蛋白免疫印迹法、qPCR及蛋白质组学等分析外泌体的组成。
 
外泌体的形貌是其基本形态表征之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对外泌体整体形态进行清晰和直观观察最常用的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充当照明光源而进行放大成像的大型显微分析设备,可以观察纳米级细微结构,分辨率可达到0.2nm。外泌体的形状是杯状或茶托形,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观地看到粒子的形态,鉴定外泌体的存在和完整性。但电镜只能展示局部景象,无法区分与外泌体形态相近的纳米粒子,因此不能反映样品中的外泌体数量,需要与其他测试仪器相互验证进行判断。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是检测外泌体粒径与颗粒浓度最高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光散射和布朗运动的特性获得悬浮液中的样本粒度分布。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离、鉴定技术及应用》作者:刘宇 ,龚森怡 ,杨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