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免疫印迹证实外泌体成分的存在2025-01-15 08:38:58
蛋白免疫印迹是鉴定外泌体特征蛋白最常用和成熟的技术,其将蛋白样本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按分子质量大小分离,再转移到硝化纤维素或聚偏氟乙烯膜上,然后通过相应抗体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检测。研究发现,人源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一般选择CD9、CD63以及CD81等标记物,它们是外泌体膜上常见的四跨蛋白,在膜融合、信号传导和蛋白质运输中发挥作用;此外,Alix、Tsg101蛋白也参与外泌体有关生物发生。但是目前已经鉴定到的这些标志物蛋白并不是外泌体所特有的,诸如CD63、Alix等在细胞中广泛存在,在一些细胞碎片、溶酶体、胞内体中也大量存在。因此,蛋白免疫印迹仅能证实外泌体成分的存在,无法确认外泌体的数量和完整性。流式细胞术常常用于表征细胞等大颗粒,通过识别荧光标记可以准确计算出样品中目的颗粒的含量。然而,传统的流式细胞术在检测直径<500nm的小颗粒时灵敏度和分辨率有限,造成外泌体颗粒识别不全,导致误差非常大。为了使传统的流式细胞术适应外泌体分析,使用微米大小的乳胶珠来结合多个外泌体,并用荧光抗体对结合的外泌体进行染色,对其蛋白质标记物进行表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这种方法缺乏对单个外泌体分析能力,难以做到对外泌体亚群的准确区分。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纳米流式仪,其可以区分直径小至100nm的颗粒,从而提高了外泌体分析的准确性。不过纳米流式仪识别能力非常依赖外泌体的相应蛋白表达,由于大多数外泌体的特征蛋白不会在所有的外泌体上同时表达,且表达量太少的蛋白会导致外泌体难以被识别,即使先进的纳米流式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区分不同亚型的外泌体。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离、鉴定技术及应用》作者:刘宇 ,龚森怡 ,杨丽华 。
上一篇: 动态光散射提供大概的粒径范围
下一篇: 外泌体中不同蛋白质的目的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