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三维生物支架在神经再生治疗中的应用进展2025-07-02 08:51:58

透明质酸与CD44受体结合,可能通过调节ECM的物理性质影响NSCs的迁移。ECM的孔隙率和三维结构可调控NSCs的迁移路径,在中风模型中,ECM降解酶MMP-9通过重塑基质孔隙,促进NSCs向损伤区迁移。这些信号分子通过对ECM理化性质的调节进而实现与NSCs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从而作用于NSCs的迁移和成熟发育过程。

NSCs的微环境对细胞命运决定起着关键作用,NSCs启动分化后,会迁移到需要的区域与ECM相互作用。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神经损伤治疗的前沿策略备受关注。研究者们通过同轴3D打印技术,开发出由不同水凝胶材料构成的新型支架,内层是HA衍生物和N-钙粘蛋白修饰的海藻酸钠双重网络水凝胶,外层是温度敏感明胶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混合水凝胶,该支架可调控微环境、优化细胞行为,促进大鼠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还有研究利用低温3D打印Collagen/壳聚糖支架装载胰岛素生长因子-1预处理的NSCs的外泌体,增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此外,从传统脱细胞支架到现代高性能水凝胶等多种模型被用于NSCs移植支架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早期研究基于壳聚糖/丝素蛋白、神经膜细胞来源的ECM修饰支架,用于弥合大鼠坐骨神经间隙,效果与脱细胞神经移植物相似。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调控NSCs的增殖和分化,从猪坐骨神经制备脱细胞神经基质水凝胶,其支持神经膜细胞增殖,不诱导强烈宿主免疫反应,促进M2型巨噬细胞活化及持续重塑反应,促进神经再生、髓鞘化和功能恢复。
 
出自《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贾童,刘霞,白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