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寨卡病毒mRNA疫苗的应用在哪里?2022-12-12 09:25:53
答:寨卡病毒是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的黄病毒,但2015年起暴发于南美洲的寨卡病毒被证实还能经血液、体液传播,并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虫媒病毒的固有认知,研发有效的寨卡病毒疫苗成为当前寨卡相关研究的焦点。虫媒黄病毒的膜蛋白前体prM和包膜蛋白 E是中和抗体的主要结合区,因此也是疫苗研发的关键靶标。2017年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ardi等发表了首个寨卡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该疫苗选取2013年寨卡病毒流行株的prM和E蛋白基因作为mRNA的编码序列,并引入1-甲基假尿苷,将经修饰的mRNA用LNP递送至小鼠和恒河猴的皮内后,均能诱导产生强大和持久的中和抗体。与此同时,Moderna公司联合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通过在E蛋白融合环表位中引入突变,设计开发了寨卡病毒mRNA疫苗mRNA-1893,其不仅能诱导产生针对寨卡病毒的特异性保护抗体,同时能够减少增强登革病毒感染的交叉反应抗体的产生。该疫苗也率先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其中的数据显示,10μg和30μg的mRNA-1893可诱导94%−100%的血清阳转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mRNA-1893的相关研究发现再次展现了mRNA疫苗设计简便、快速、有效的优势,同时为设计能降低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的登革病毒 mRNA 疫苗提供了重要借鉴。寨卡病毒mRNA疫苗诱发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传统疫苗,并能有效激活保护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望在未来发展为应对寨卡病毒感染的高效手段。
出自《合成生物学:从“造物致用”到产业转化》作者赵国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