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知识科普 > >

问:什么是血浆源性外泌体?2023-09-25 11:25:15

答:除了干细胞来源之外,一些研究发现循环血液中的一些外泌体同样具有心肌保护效应。Vicencio等研究证实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其囊泡膜表面的热休克蛋白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轴,使HSP27磷酸化,从而产生心肌保护效应。此外,当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经历缺血时,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对心肌也同样具有保护作用。Luo等通过永久性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28 d构建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于心肌缺血前输注缺血预处理后的供体大鼠血浆外泌体,发现心肌缺血面积显著降低,同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但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并非全部具有保护作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外泌体因内容物含量差异而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研究发现,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外泌体所包含的miR-342-3p能分别靶向心肌细胞中的SRY-box转录因子6和转录因子EB基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然而处于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梗死后3~7d)患者的血浆外泌体中miR-342-3p的含量是显著下调的,对心脏修复不利。因此,血浆源性的外泌体对缺血心肌的作用可能是多方面复杂的,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出自《外泌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作者侯永波,余骏马,朱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