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肿瘤异质性动态监测与精准治疗策略研究2025-07-08 08:50:38

随着肿瘤进展,不同区域和时间的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特征,因此治疗方案需动态调整,考虑肿瘤的多维度异质性。未来可通过多样化检测、动态监测和组合疗法应对这些挑战。其二,实时追踪CSCs变化的技术困难。治疗过程中,CSCs的生物学行为会发生动态变化。目前缺乏高效的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实时监测CSCs的数量、分布及其标志物表达水平。传统的活检和成像技术难以满足动态监测的需求,这限制了治疗效果的评估和个性化方案的优化。

针对CSC实时追踪困难的问题,分子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和多模态成像技术通过靶向CSCs特异性标志物,如CD133、CD44、K19,实现了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体内监测。结合CSCs特异性探针,可实现非侵入性实时监测整合多种成像模态的优势,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些技术在揭示CSCs生物学、评估治疗反应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适合复杂生物学过程的综合分析。
 
ApDCs的体内稳定性差与递送效率低。适配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半衰期、分布和清除)仍需优化。裸露的适配体易被核酸酶降解,且在肿瘤组织的渗透能力有限。此外,ApDCs的载药效率和药物释放控制机制尚未完全优化,可能导致药物过早释放或靶向递送不足。而针对ApDCs稳定性低递送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化学修饰或将ApDCs与纳米颗粒或细菌载体结合,可增强其体内稳定性和肿瘤靶向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深度学习及机器学习是ApDCs研究的必然方向。CSCs的分子异质性是开发有效靶向疗法的重大挑战。
 
出自《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其适配体研究进展》 作者:潘尚阳,张文静,陈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