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进展2025-07-09 08:28:50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转移性强且复发率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乳腺癌在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分子分型上的高度异质性,导致其诊断与治疗面临巨大挑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型主要基于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包括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根据受体的分子特征,乳腺癌被划分为4种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富集型;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不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其肿瘤主体中还存在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体。这些细胞群体源自具有干细胞特征的亚群,具备自我更新能力、低分化特性以及对化疗和放疗的抵抗性,此类细胞被定义为肿瘤起始细胞或癌症干细胞。
Bonnet等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首次提出了CSCs的概念。他们发现,AML细胞呈现出严格的分层结构,其分化顺序与生理性造血过程高度一致。其中,以CD34+/CD38-为标志的白血病干细胞被首次分类鉴定,并被称为CSCs。近期的研究显示,大多数CD34+的AML细胞来源于祖细胞,而并非直接来自造血干细胞。
随后,在乳腺、结肠、前列腺、胰腺、肝脏及脑等实体肿瘤中也陆续发现了CSCs,这提示CSCs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由隐藏在肿瘤内部的少量CSCs驱动的。这些CSCs具有与正常成体干细胞相似的基本特性,如不对称分裂能力——能产生一个具备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和一个祖细胞,从而形成多样化的癌细胞群体,并构成肿瘤的不同表型。
出自《乳腺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张宏博,孙凤桂,孙建伟.
上一篇: 肿瘤干细胞靶向适配体的临床转化现状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