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CXCR4/CXCR1靶向治疗在乳腺癌干细胞清除中的临床应用2025-07-11 08:41:47

前期研究显示,Wnt通路异常激活可驱动免疫逃逸,而该联合用药预计通过双重靶向肿瘤干细胞特性与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强抗肿瘤效应。已完成的Ib期临床试验评估了CXCR4抑制剂泽罗妥单抗与紫杉醇联合治疗转移性HER2阴性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联合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通过抑制BCSCs的CXCR4/CXCL12轴,潜在地逆转化疗耐药。

另一项针对转移性TNBC的II期研究将紫杉醇与CXCR1抑制剂瑞帕利辛联用应用。初步数据提示该组合可有效抑制BCSCs介导的肿瘤复发。这些研究展示了针对BCSCs的不同靶向策略,给予未来乳腺癌治疗新的思路和希望。在过去几十年中,乳腺癌在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被用于识别BCSCs,同时也逐步开发出特异性靶向和干预CSCs的药物和新兴疗法。多条与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如Wnt/β-ctatenin、Hedgehog、Notch、BMP2和PI3K/AKT等,在BCSCs中表现出异常调控,这些信号通路促进了BCSCs的增殖、迁移、侵袭、EMT以及耐药性。此外,肿瘤微环境及miRNA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对BCSCs的肿瘤发生和干性特征进行调控,这表明这些调节因子可能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尽管如此,由于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以及BCSCs对治疗、传播和转移的抵抗能力,该病依然是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针对BCSCs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临床应用相对较少。BCSCs的高异质性和复杂性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挑战,但这些特点同样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因此,亟需建立与临床相关的BCSCs生物标志物库,以便将实验室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
 
出自《乳腺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张宏博,孙凤桂,孙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