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AM靶向治疗在乳腺癌干细胞清除中的临床转化2025-07-11 08:39:48
BCSCs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避免铁死亡,从而维持其存活和可塑性。在BCSCs中,锌指含髓样神经变性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第8亚型的表达上调,ZMYND8通过减少活性氧和Fe3+水平抑制BCSCS的铁死亡,促进其增殖和肿瘤发生。此外,有研究指出,脂质代谢对肿瘤干细胞特性和化疗耐药性有调节作用。JAK/STAT3信号通路能够调控脂质代谢,从而促进BCSCs的形成和肿瘤化疗耐药性。近年来,自噬被认为是CSCs对化疗药物抵抗的重要机制,并对化疗耐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噬在营养剥夺、应激、病原体感染或缺氧等胁迫状态下通过维持能量平衡支持细胞存活与休眠。STAT3或TGFβ/SMAD相关的自噬途径在CSCs亚群中具有功能异质性,抑制任一途径均能抑制通过EMT诱导的BCSCs集落形成。联合靶向两条通路抑制自噬可显著限制肿瘤生长并减少BCSCs的数量,为克服化疗耐药提供新思路。
当前,针对乳腺肿瘤干细胞的精准治疗策略正呈现多元化发展,以下为代表性临床研究进展。EpCAM作为与肿瘤转移及侵袭性高度相关的预后标志物,已成为实体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一项已完成的临床试验评估了EpCAM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晚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该疗法通过嵌合抗原受体精准识别EpCAM+肿瘤细胞,为克服肿瘤异质性及清除导致耐药和复发的干细胞群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耐药或原发性耐药的TNBC患者,一项临床试验探索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LGK974与PD-1单抗的协同作用。
出自《乳腺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张宏博,孙凤桂,孙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