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与合成支架材料在牙髓血管再生中的性能比较2025-07-14 08:33:54
尽管这些天然来源材料具有丰富的来源,但是成分较简单,不含生物活性分子,机械强度、可调控性较差。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用于牙髓血管再生也越来越常见,常用的有聚乳酸、聚乙醇酸和聚乳酸-共聚乙醇酸等。合成聚合物在受控条件下生产,具有可预测和可重复性,能进行大量生产,但生物相容性较差,缺乏生物活性。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结合使所得的复合材料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以往多数研究都假设血管再生是牙髓再生的前提,对促进牙髓血管再生的种子细胞、信号分子和支架材料进行探索,其次是成牙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再生,因此对于神经在牙髓再血管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清楚。在组织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神经和血管总是伴行的,由血管分泌的信号分子将诱导轴突沿自身路径生长,为其提供氧气和营养,直接支持神经元生长和神经网络发育;而神经则产生VEGF引导血管形成、成熟和重塑,它们通过释放信号相互受益。
Zhan等近期的研究表明牙髓感觉神经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上游介质,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支配先于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牙本质的形成。这提示研究者们结合神经生成可能将有利于牙髓血管生成。近期,Basabrain等的研究中将根尖乳头干细胞球进行神经向诱导,并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共培养,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形成的血管样结构更多,VEGF表达更高。但是神经再生同样也具有挑战性,获得神经干细胞需要额外的手术,即使获得,经过体外培养后神经干细胞可能会丧失神经生成能力。现有研究中针对于再生牙髓神经与血管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很少有报道,对于研究者来说,期望通过神经介导实现牙髓血管再生是一个潜在的研究领域,若能对其进行探索或许将为实现牙髓血管网络重建提供新的见解。
出自《牙髓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燕飞,乔新,杨德琴.
上一篇: 细胞外囊泡在牙髓再血管化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下一篇: 水凝胶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多功能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