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IGF-2在妊娠期间的动态表达模式研究2025-07-16 08:28:28

相比之下,狒狒、恒河猴、大鼠和猪等物种的母体循环IGF-1浓度在妊娠期间可降至非妊娠状态的30%。值得注意的是,牛和羊等物种的血浆IGF-1水平在妊娠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与IGF-1相比,母体血浆IGF-2的变化模式在不同物种间更为一致,总体呈现随妊娠进展而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的幅度因物种而异:某些动物变化较小,而兔子等物种在妊娠中期可出现高达200倍的增幅。大鼠血浆IGF-2随妊娠进展持续升高,而人类女性则保持相对稳定。在非人灵长类和兔子中,母体血浆IGF-2在足月时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非妊娠期水平。相比之下,奶牛和豚鼠的血浆IGF-2浓度对妊娠反应较弱。总体而言,在大多数研究物种中,无论处于何种生理阶段,IGF-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IGF-1。

IGF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由IGF、胰岛素及其受体,以及IGFBP共同构成。这一网络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本生物学过程,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IGF系统不仅以内分泌形式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还在局部组织中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方式发挥调节功能。这一广泛存在的调控网络影响着所有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鉴于IGF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深入研究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机制,对推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IGF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IGF与IGFBP、IGF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IGF网络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活动的分子机制,以及IGF系统在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组分或通路,缺乏对IGF系统整体调控网络的系统性认识以及IGF系统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此外,由于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效率较低,且对IGF的调控功能缺乏有效的靶向干预策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未来研究有望阐明IGF系统在细胞命运决定和组织稳态维持中的核心作用,揭示IGF系统异常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基于IGF系统的创新性诊疗策略,从而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出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毓鑫,熊霞,何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