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与标准化研究2025-07-21 08:44:30

总体目的是通过物理(如剪切、破碎)和化学(如蛋白酶消化)方法将上述组织中原有的成熟细胞成分和结缔组织等分离去除,通过离心、筛选等方法纯化、保留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小尺寸培养皿进行初代扩增培养,并保留其干细胞特性、抑制自主分化,待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后,继续扩增培养,之后根据需要可以低温保种,或用于体外分化研究。

此外,目前许多生物科技公司等已经有许多限于科研为目的的商品化啮齿类动物和人间充质干细胞株以及相关培养和分化试剂。对于仅限于基础科研和一般科研机构来讲,直接购买这些细胞,具有来源明确、使用方便、简单易行、实验结果基本可预测等优点。然而,对于需要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机构,则需要自己分离、培养、分化相关间充质干细胞。
 
收集造血干细胞的最为常见的方法需要供者连续数日接受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可诱导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循环中。经过数天的连续刺激,造血干细胞通过清血法的骨髓捐献过程加以收集。美国人使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开发出一种收集造血干细胞用于骨髓移植的新方法,可以在减轻捐献者的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获得的造血干细胞的效率。此外,还发现同时注射生长调节蛋白beta(GROβ,也称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或CXCL2,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的小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CXCR2相互作用,发挥动员干细胞的作用)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效果相同;用于增加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另一药物(AMD3100)可快速产生类似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的造血干细胞,它们更加容易迁移到胎儿骨髓中,并快速分裂、分化出不同类型的成熟血细胞。根据间充质干细胞原始来源不同,对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的方法和诱导因子不尽相同。
 
出自《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潘杰,中山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