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工程技术推动类器官制备的革新发展2025-07-23 08:55:52

由于类器官的构建是重现干祖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因此所获得的类器官在细胞组成、基质成分、组织微观结构等多个方面都与正常组织高度相似;同时,如使用携带有特定遗传致病基因的干祖细胞构建类器官,还可以在体外构建遗传疾病模型。基于以上两点优势,结合体外大规模批量制备技术,类器官很快就在疾病机制探究、大规模药物筛选等多个方面得到快速应用。

逐渐的,类器官的应用场景还拓展至组织修复重建领域,其仿生微环境保留了细胞-基质间的互作特征,赋予其促进增殖、分化及功能恢复的潜力。同时,类器官还具备内在的自我更新与自组织能力,可实现持续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与传统生物材料相比,类器官还可高度定制,适配个体患者需求,通过调控组织类型、结构特性及修复效果实施个性化治疗策略。
 
同时,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优化类器官构建和培养的策略先后问世:借助生物反应器、微流控系统,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等,不仅提供了高度可控的大规模量产平台,还能精准模拟体内微环境,为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功能实现提供理想支撑。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类器官组织修复中展现出显著能力。例如,结构相对简单的肠道类器官已获得深入探究,为揭示肠道进化与再生修复过程提供了深入了解。同时,借助生物3D打印技术,由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构建的肝脏类器官展现出相较于原代肝脏细胞更为优越的肝衰竭治疗潜力。近年来,学界先后成功实现了骨、软骨等类器官的初步构建,为基于类器官技术实现运动系统修复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出自《类器官:运动系统修复重建的新策略》 作者:罗卓荆,杨柳,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