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分析2025-08-06 08:47:15
这些斑块不仅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还会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神经损伤。正常情况下,Tau蛋白在健康神经元中与微管相结合,共同维持微管结构稳定。然而,在病理状态下,该蛋白会发生异常的过度磷酸化,导致其与微管的结合能力显著下降,大量Tau蛋白从微管表面解离并在神经元胞体内聚集形成特征性的神经纤维缠结。这些神经纤维缠结会破坏神经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中也具有关键作用。当Aβ异常聚集时,可促使脑内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分泌大量促炎性介质,导致大脑处于持续的神经炎症状态。并且,这种病理性炎症微环境不仅会加重神经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同时还会形成正反馈调节,加速Aβ的形成与沉积。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作为一种关键的跨膜受体蛋白可介导免疫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TREM2多分布于免疫细胞表面,主要由小胶质细胞特异性高表达,并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力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已有研究发现TREM2在AD患者和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上调,而TREM2中的纯合性功能丧失突变也与早发性痴呆相关。
此外,由于大脑活性氧的过度产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不足,氧化产物被积累,造成氧化应激失衡。氧化应激失衡会使神经细胞的蛋白质、脂质和DNA受损,不仅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还会造成神经可塑性恶化,从而影响AD。基因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近期有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中有60%~80%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已鉴定出40余个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遗传风险位点,其中APOE等位基因与该病的关联最为显著。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作者刘思睿 ,王亚东,陈祉伊。
上一篇: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无细胞治疗新策略探索
下一篇: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