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LSCD发病机制与干细胞治疗新策略研究2025-08-08 08:28:50

另外,表皮干细胞同MSCs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修复角膜的理想细胞来源之一,二者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加速角膜组织的再生,预测MSCs与EpiSCs的共处理将是未来角膜再生的重要途径。本综述介绍了与眼表重建相关的最新技术、重要进展和未来挑战,详细阐述了6种治疗眼角膜损伤的间充质干细胞类型及其免疫调控机制,并对未来MSCs在角膜修复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LSCD的眼表重建提供临床和实践参考。

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区域,是维持CECs持续更新的关键成体干细胞。在前期的工作中,本课题组对LSCs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其特异性表达p63、ABCG2等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及K3/K12和Cx43等角膜上皮标志物,这些表达为LSCs生物学特征的识别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分子标记基础。基底层的LSCs分化为短暂扩增细胞,随后向角膜中央迁移并分化为终末上皮细胞,而周边LSCs则向角膜缘迁移以补充干细胞池;此过程确保新老细胞及时更替,维持角膜透明性与屏障功能。
 
LSCD是一种以角膜上皮结膜化为特征的眼表疾病,其发生是由于LSCs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导致CECs稳态失衡。LSCD发病机理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其中,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无虹膜、角膜缘发育不良、多发性内分泌缺陷等;后天因素多由于化学损伤、眼表瘢痕化天疱疮、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引发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微环境,造成LSCs凋亡、角膜新生血管化及持续性上皮缺损。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重建眼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张沛, 陈茜茜, 蒲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