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通用型胰岛移植中的突破2025-08-13 08:47:02

美国研究团队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人类胰岛细胞中编码I类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同时过表达免疫调节蛋白CD47,生成了一种低免疫原性假胰岛。这些编辑后的胰岛细胞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移植后的HIP胰岛不仅避免了同种异体免疫排斥,还能抵抗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该技术为“现成“的胰岛移植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能推动无需配型的通用型胰岛治疗。CRISPR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控PIOs的基因表达,提高其成熟度和功能性,使其更好地响应葡萄糖刺激并分泌胰岛素。

另一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工程化抑制性T细胞局部递送至移植部位。这些细胞能够特异性分泌抗炎因子,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显著减少了移植物排斥反应,同时避免了全身免疫抑制带来的副作用。这些技术的出现,为PIOs的长期功能维持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推动了PIOs移植治疗T1DM的研究进展。
 
PIOs治疗T1DM的临床转化呈现多维突破,其核心在于移植部位微环境调控、封装技术革新与细胞制备工艺优化的协同推进。在皮下组织进行血管外植入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取出和补充移植物、降低重要器官损伤风险等优势。腹直肌前鞘下移植的成功具有多种优势,包括炎症减轻、手术风险最小化以及更容易监测移植物功能。虽然肾包膜下移植虽然在啮齿类、猪等模式动物中展现出更显著的血管化优势,但从手术角度来看,人肾包膜下的微创移植手术较为困难,而且接受该手术的患者中,较多出现糖尿病肾病,使得该位点的移植效果较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出自《胰岛类器官治疗1型糖尿病:前沿探索与临床应用》作者陈枕枕,宋小平,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