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技术路线2025-08-21 09:11:59
随着宫内输血等支持性治疗的完善,重型α-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存活至出生的可能性增加,其出生后的持续性治疗需求亟待关注。目前,我国广西及广东地区现存HbH病患者各约有10万例,这类患者出生时多表现为非输血依赖型,但其中部分将进展为输血依赖型。而无论HbH病患者是否依赖定期输血,其均易因感染诱发溶血危象。脾切除、定期输血或去铁胺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方案在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能加剧患者感染风险。因此,针对HbH病患者开发治愈性治疗手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因治疗技术有望为输血依赖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提供根治方案。其中,基因添加疗法适用性广,尤其针对难以修复的缺失型突变,外源回补α-珠蛋白基因成为可行思路。目前该疗法多借鉴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中采用的慢病毒载体系统,但其随机整合特性存在非靶点基因组干扰风险。相比之下,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实现α-珠蛋白基因的靶向定点整合有望成为更安全的选择。此外,回顾性研究指出,约半数未经治疗的幸存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患儿出生时存在持续表达的胚胎血红蛋白,提示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重新激活发育过程中沉默的ζ-珠蛋白基因表达或可成为新的普适性基因治疗方案。
基因编辑疗法目前仍聚焦于高频非缺失型致病突变的精准修复方案,但其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充分验证。需要注意的是,CRISPR/Cas9介导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或单碱基编辑器激活的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均可能引起低频的基因组大片段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或三维基因组构象紊乱。
出自《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者:刘倩宜,李欣瑜,方建培。
上一篇: α-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与效率平衡
下一篇: 外泌体在代谢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