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探索2025-09-02 08:29:31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软骨退化、骨重塑和骨赘形成。软骨无直接血液供应,营养仅从滑液中获取。因此,其一旦发生损伤后就无法自我修复,最后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影响正常活动。据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5亿人患有明显症状且活动受限的骨关节炎。其中大多数65岁以上的患者被诊断为一个或多个关节具有影像学X线片改变的骨关节炎。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肥胖、创伤、代谢和关节生物力学等。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的基本治疗策略是保守治疗,主要针对与炎症和疼痛相关的症状,但这并不能控制软骨损伤的继续恶化。当保守治疗无法控制患者症状时,则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然而,仍有高达25%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手术完成1年后仍抱怨有疼痛,甚至出现残疾。因此,探寻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寻求满足未来临床的新兴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细胞外囊泡及其衍生物在多细胞生物中的机制研究涵盖从生理组织调节到病原性损伤和器官重塑。其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具的潜力刺激了该领域的研究。外泌体作为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可以携带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RNA、DNA、蛋白质、脂质,通过调节关节软骨细胞间通讯,在骨关节炎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
有研究将基因编辑的FGF18联合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或将破骨细胞的外泌体移植到软骨细中治疗骨关节炎,还有研究将干细胞的外泌体注射到关节腔治疗骨关节炎。每一项RNA的新发现都会为生物调节和功能增加一个新的、令人惊讶的层次。经验证明,不能忽视由RNA介导的活动。除mRNA外的RNA种类包括内含子RNA、micro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和细胞外RNA,统称为非编码RNA,因为它们缺乏编码蛋白质或肽的潜力。
出自《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在骨关节炎进展中的意义及研究现状》作者姚倩茹,齐婉晴,苏韵晴。
上一篇: 防污涂层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前沿进展
下一篇: 外泌体介导的软骨修复机制研究